历史回顾

第十二届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

由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东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已经胜利闭幕。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分别举行。小学大赛于2014年10月19日至20日在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二小学举行,初中大赛于2014年11月9日至10日在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举行,高中大赛于2014年11月30日-12月1日在长春希望高中举行。

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近2000名代表参加,其中参加决赛的教师1200多名。全国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技术装备处处长乔玉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技术装备处处长副处长吴菁,中央电化教育馆办公室主任陈莉,中央电化教育馆资源综合部主任郑大伟,东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盛连喜,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柳海民,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王建平,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化教育馆馆长田西林,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田继忠,银川市教育局副局长虎峰,厦门市海沧区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张谷,厦门市海沧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陆晓红,吉林省教育厅科研产业处处长孙大文,长春市教育局副局长崔国涛,吉林省电化教育馆馆长刘忠民,黑龙江省电化教育馆馆长汪海,河北省电化教育馆馆长李淮,江西省电化教育馆馆长陈学军,湖北省电化教育馆馆长方正平,福建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管颖,辽宁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荆永君,长春市电化教育馆馆长梁士宝,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钟绍春,东北师范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解月光,东北师范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周东岱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本次大赛在原有研讨课、模拟展示课、观摩课三大课程组的基础上,增设了微课组的评比。大赛致力于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智慧、促进学与教方式创新的途径与方法,探索教学资源、工具软件建设的方向及其在交互电子教学设备、电子书包等环境下有效应用的方法,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大赛倡导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为教师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起到示范作用。

大赛旨在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整合教学,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广大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能力,培养智慧型优秀教师,提升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的发展水平。

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的领导、专家、教师一致认为,通过优质课大赛,让大家看到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智慧,给学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让大家感受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优势,真正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推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培养智慧型优秀中小学教师,构建智慧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等诸多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是目前国内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比赛。经过十二年的不断发展,大赛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教育专家、各地名校长、名教师共同交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盛会。

通过大赛,较好的引领了各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参加活动的地区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成为带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