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东教授
出生年月:1962年5月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专业背景:物理学、教育技术学、认知心理学
现从事专业:教育技术学、认知心理学
研究方向:教育中的认知与技术
【学术活动】
日本心理学会会员、日本教育技术学会会员、全国教育技术学术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技术国际论坛第一届组委会、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第一届面向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程序委员会委员、国际中学生网站制作竞赛ThinkQuest教育专家与评审委员、中国-联合国儿基会远程合作学习“姊妹学校”项目首席专家等。
【获奖情况】
1.教研成果与奖励
2001年6月 Web环境下主题综合学习模式构建与课程开发的研究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新世纪全国网络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2001年 E-learning方式下创造思维培养探索 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 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奖(第二著者)
2003年12月 学科综合学习实践活动的设计与评价 全球华人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 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第二著者)
2003年12月 基于E-CPS创造性思维技能培养的研究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国期刊专业委员会 “信息时代的教与学”论文评选活动高校组一等(第二著者)
2.科研成果与奖励
2001年12月 Web Based Course(WBC)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 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最优秀论文奖
2003年12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效果的质的分析 全球华人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 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2004年9月 存在万能的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吗 长春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 教育技术国际论坛组委会三等奖
2004年12月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实践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2004年度论文评比优秀论文奖
【主要著书】
徐晓东主编 2004年 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晓东著 2005年 综合实践活动的原理与开展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徐晓东等主编 2003年 香港中学生电脑教材 电脑与资讯科技 香港 迪威教育出版社
徐晓东参编 综合学习的实践探索 陈伯良主编 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3(3)
徐晓东参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1~8册)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8 出版
【主要论文】
1.教研论文:
徐晓东 2007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亮点信息技术教育
徐晓东 2006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研究课题-访华南师大徐晓东教授网络科技时代
徐晓东 2006 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综述中国电化教育
徐晓东 2006 [译]学习环境设计与协调自律学习及远程教育[日]西之园晴夫
徐晓东 2005.8 构建系统化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问题与探讨 中小学电教
徐晓东 2004.8 基于意图驱动的教学设计及其概念图制作 中国电化教育 教育部 中央电教馆(第二著者)
徐晓东 2004.1、2004.2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效果的质的分析(上、下) 中小学电教
徐晓东 2003.12 信息技术于课程整合实践效果的质的分析GCCCE2003 全球华人计算机应用协会
徐晓东 2003.12学科综合学习实践活动的设计与评价 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03)论文集(第二著者)
徐晓东 2003.2 基于GBS的教学设计的方法 电化教育研究
徐晓东 2003.2 人类信息加工特征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的提案(下) 中国电化教育
徐晓东 2003.1 人类信息加工特征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的提案(上) 中国电化教育
徐晓东 2003.1 信息技术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实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徐晓东 2002.12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开展方法与策略 中国电化教育
徐晓东 2002.5 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与方法的研究 中小学电教
徐晓东2002.5 西方课程编制模式对网络课程的启发 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02)论文集(第二著者)
徐晓东 2002.5 中小学教师自主开发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和教材的方法 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NEIF2002)论文集
徐晓东 2002.4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理念与实践的研究 课程.教材.教法
徐晓东 2001.12 e-learning方式下创造思维培养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 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第二著者)
徐晓东 2001.11 Web环境下主题学习模式构建与课程开发的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
徐晓东 2001.8 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与方法的研究改善学习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科研论文:
徐晓东 2006.1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研究课题—访华南师范大学徐晓东教授 网络科技时代
徐晓东 2004.9 存在万能的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吗 电化教育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
徐晓东 2004.12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实践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2004年度论文集
徐晓东 2004.7Collaborative Course of Creative Thinking Trainingin ISNET Project
《GCCCE2003论文集》全球华人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
徐晓东 2004.7 作为教育中问题解决方法论的教育技术学 中国电化教育
徐晓东 2004.7 存在万能的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吗?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 吉林大学出版社
徐晓东 2003.12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中e-portfolio学习评价的设计 中国电化教育 (第二
著者)
徐晓东2003.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果的质的分析 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GCCCE2003)论文集
徐晓东 2003.10 基于网络主题综合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中国电化教育
徐晓东 2003.9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方法 电化教育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
徐晓东 2003.7 后现代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及其方法论 开放教育研究
徐晓东 2002.10 教育研究中实验方法的意义与局限性的研究 教育科学
徐晓东 2002.10 创造未来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思考探究网站制作挑战赛纵览及其教育意义和价值
的分析 中国远程教育
徐晓东 2002.5 学习文件夹评价法的理论与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
徐晓东 2001.12 Web-baesd course (WBC)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
徐晓东 2001.7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课程开发-全国100所学校的“综合学习网络课程”典型
课程开发的实践 计算机与教育-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
【研究领域】
近期所关心的主题:认知与技术、学习资源与环境设计、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学的方法、智能与创造性开发、计算机在新应用领域的基础研究等。
【研究理念】
在认知与学习科学框架下开展真实(复杂)环境中人类的思维、理解、学习机制与过程的基础研究,由此开发利用信息媒体与学习技术对这些过程和活动进行支持的方法与环境。
关于思维的研究:
侧重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发散性思维的研究,研究在实际交互作用中如何生成新知识新意念的过程,从而通过学习技术支持创造性活动。
目前研究项目:
(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智能化创意生成支持系统的基础研究
(2)基于网络的CPS训练对创造性思维技能提高的促进效果研究
关于学习的研究:
今后将围绕着,在实际的交互作用中仔细观察学习过程、在社会与文化关系中观察(学习者)学习过程、把学习过程视对理解的探索,在这样一种具有明确目标的新的学习科学框架下开展学习过程的定性与定量整合分析以及支援研究。
目前研究项目:
(1)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学习)
(2)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研究
(3)发现学习
关于理解的研究:
特别关注的是“理解”需要多种技能整合这一点。学生(新手)或没有掌握这些技能的人如何在实际交互作用中相互补充、共享知识,由此达到理解,同时如何设计计算机等媒体系统或环境对此进行支援是本研究室今后研究的重点。
目前研究项目:
(1)基于网络的校际主题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应用效果的分析。
将以上的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从而改善教育和教学以及科研的效果。
关于认知的研究:
特别关注CSCL中的认知(觉知)模型的研究,比如:对CSCL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类型觉知的建模问题;协调过程模式;基于异质组或多层组的概念建构、问题解决模式;引发讨论的知识觉知、知识管理、社会觉知等标签的研究等等
目前研究项目: 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合作学习“姊妹学校项目”
【研究项目】
1.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主持人: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株株等)专项课题
2.网络环境下的个别化学习系统设计模式的创建和实践研究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教育厅规划重点课题
3.综合学习环境下促进发散性思维发展的学习因素的分析研究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留学归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
4.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素养培养目标与评价标准的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负责人:首都师大陈树杰教授)专项课题
5.个别化教学设计模式的创新与应用效果的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
6.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高等教育教材
7.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智能化创意生成支持系统的基础研究自主研究项目
8.中国 -联合国儿基会远程合作学习“姊妹学校项目”。
徐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2011年10月21日由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陈琳院长正式交与聘书